Social media不会直接影响网站在搜索引擎里的排名,但对SEO有正面的影响。两者之间相辅相成,所以我们不应分开比较哪个效果更好。Social media平台本身就获得Google认可,所以当我们在Google搜索某一品牌时,Google会优先推荐该品牌的社交媒体平台。社交平台是商家与消费者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渠道。
消费者购买产品前都会先了解一下品牌的口碑,而社交媒体正正提供了他们需要的信息。品牌如果在social media以第三身使用者的角度呈现产品信息,便可有效提高你的品牌知名度、权威性、信任度和消费者参与度。这些都是Google看重的。
只做social media不做SEO好吗?
回答这个问题前,不妨先想想我们在什麽时候用社交媒体,什麽时候用搜索引擎?其实不难注意到,社交媒体的内容通常是满足人们好奇心为主的娱乐信息,而非我们迫切需要的信息。相反,当我们有急需解决的问题或要迫切了解某事情时,我们一定是依赖搜索引擎搜索的。
一般而言,社交媒体提供丰富我们生活的娱乐,它无法把信息推广到真正有需要的人。因爲使用者都是被动和随机地看到信息的,所以社交媒体不能有效转化流量。而SEO能通过人们的搜索行爲,准确地将信息推送给真正有需求的人,它带来有流量转化是非常有效的。人们的生活随着时间推移,而当你在不同时间向搜索引擎搜索相同的问题时,它会推送当下最新的信息给你,而非之前看到的旧信息。这一点与社交媒体不同。我们在社交媒体看到感兴趣的信息时通常会持续关注那个账号,不然很快就再也找不到它的信息了。所以社交媒体通常关注的信息都比较片面且容易过时。由此可见SEO比社交媒体更有效将流量转化为生意。尽管如此,SEO缺乏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,不像社交媒体那样能让商家和用户能建立友好的关系。
社交媒体与SEO相结合能最有效发挥两者的优势
为什麽这么说呢?社交媒体除了有自己的搜索功能,还能在搜索引擎内取得好排名。只要优质贴文的内容符合搜索引擎的优化标准,也会受到搜索引擎的青睐,毕竟SEO从来都不是仅侷限于企业网站。社交媒体平台的优势是分享用户体验,引起有相同兴趣者的共鸣。若社交媒体与SEO能结合起来,便能取长补短,组成一个完美的营销组合——既能保持与消费者的互动,又能在搜索引擎内有好的排名。行内人将推高社交媒体贴文在搜索引擎的排名(亦即做非官方网站的SEO)称爲ZMOT或UMOT。
SEO可以如何利用社交媒体(social media)的优势?
社交媒体最大的优势是将内容分享。透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高质素的内容吸引浏览者,利用高质量的反向链接去到SEO网页,为网站获取流量。同样,网站内容反过来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方式增添趣味,使网站更丰富,例如YouTube。影片比长篇大段的文字更能清楚明了地作讲解。比如我们无法用文字清楚讲解一系列打领带的动作,但如果利用影片,不到一分钟就能展示每个步骤。网站的文字内容便于搜索引擎读取,影片内容则便于浏览者观看,一举两得。了解清楚不同的社交媒体的特性有助我们做谷歌SEO。社交媒体如做好以下七点,一定能帮到SEO:
1、收集热门话题:这样有助于你确定关键词、锁定人群、选社交平台
2、SEO内容优化:发贴时把关键词加至Title & Description,设置带品牌名称、关键词或其扩展词的标签
3、Backlink到网站:将网站连结加到社交媒体贴文。这样做既能起引流作用,还能给网站传递权重。
4、分享:将贴文分享到不同社交媒体平台,提高品牌的曝光度。
5、建立相关话题:持续为贴文建立一些相关话题,甚至是转载分享别人的热门相关话题,毕竟社交平台的特性就是交流与分享,所以不要吝啬给别人的贴文做链结。
6、鼓励人们回应和评论:正面和负面评论都可能是有价值的,有助于商家去聆听人们的想法,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。
7、增加社媒账号的followers:扩大品牌曝光度和可信度。可以适当做一些赠送、优惠、折扣活动以吸引别人的关注。当人们要参加活动时,可以将他们引导到网站填写表格参加活动,这样还可以获取客户的信息。网站的流量就很自然的引进来了。
做好社交媒体需要就像煲汤一样,首先定好煲什麽汤,需要选用什麽汤料,煲汤控制火候、然后按先后次序放汤料......沸腾那一刻是一个转折点,我们不能期望社交媒体上的贴文能做长青树。贴文可能只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受人关注,然后渐渐被人遗忘。贴文的生命周期不长,所以一个话题需要多个贴文,并掌握好发布时间和先后次序。
创立一个品牌离不开社交媒体来为其曝光。当人们想要进一步了解一个品牌时,自然会搜索它的口碑。我们需要根据别人可能会问的问题在不同媒体上创建丰富的信息,让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你。一个品牌对SEO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,Google会通过一些大的知名社交平台去了解一个品牌和判断其可信度。一件商品如果没有品牌效应,很难取信于Google,若Google对你不信任时,也就不会将你推荐给人们,这也是Google趋向人性化的一个体现。